从1987年的创业之初,宗庆后拿着14万元的借款起家,一路披荆斩棘,将娃哈哈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生产公司之一,跻身中国公司500强、中国民营公司500强。 2025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遗产纠纷,让宗馥莉陷入了舆论的漩涡。据环球时报等媒体报道,宗馥莉因资产纠纷在香港被起诉,三名原告宗继昌(JackyZong)、宗婕莉(JessieZong)和宗继盛(JerryZong),被他们的律师确认为是宗馥莉的“同父异母兄弟姐妹”。 在公众的过往印象中,宗庆后的家庭关系简单,妻子施幼珍、独女宗馥莉,如今这三名“同父异母弟妹”的出现,无疑打破了人们的认知。 原告方声称,宗庆后曾指示下属通过香港汇丰银行设立信托,截至2024年初,该汇丰银行账户余额约18亿美元,文件显示,截至去年5月,已有110万美元被转出该账户。 他们寻求法庭禁令,冻结该汇丰账户,要求宗馥莉执行父亲遗嘱,支付数百万美元资产利息,并赔偿他们因转移资金而产生的损失。 在杭州的诉讼中,他们的诉求同样坚定。他们要求继承宗庆后持有的娃哈哈集团29.4%股权,按当前市值估算,该部分股权价值超200亿元人民币。 他们认为,自己作为宗庆后的非婚生子女,在法律面前应当与宗馥莉享有平等的继承权,有权继承父亲在娃哈哈集团的股权。 为了支持自己的诉求,原告方提供了一系列证据。他们提交了信托文件,试图证明宗庆后设立信托的事实;提供录音承诺,以显示宗庆后对他们权益的承诺;还有助理证词,从侧面证实相关情况。 他们还申请调取宗继昌1989年出生证明及宗庆后血液样本鉴定申请,希望通过DNA鉴定来确认亲子关系,为自己的诉求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 我们邀请到了日本公司家三浦展本人、萨莉亚前社长、明治食品“爆款教父”,现场面授日本30年周期经验到中国本土化路径,教你效率革命、需求重构、资本破局。 宗馥莉的律师团队首先质疑原告方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他们对信托文件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认为这些文件可能存在瑕疵,无法确凿地证明宗庆后设立信托的意图和具体安排。 宗馥莉的律师团队强调,宗庆后在2020年签署的遗嘱具有法律效力。这份遗嘱明确声明“境外资产由独女继承,其他子女无权利”,是宗馥莉继承父亲境外资产的重要依据。 遗嘱的见证人为娃哈哈高管,虽然无家族成员签字,但在法律程序上并不存在明显瑕疵。宗馥莉的律师团队认为,遗嘱是宗庆后真实意愿的表达,应当得到尊重和执行。 对于股权问题,宗馥莉的律师团队表示,宗庆后生前已通过家族信托、离岸公司等工具完成资产隔离,其直接持有的娃哈哈股权均登记在母亲施幼珍名下。这意味着,三名原告要求继承娃哈哈集团股权的诉求缺乏法律依据。 现在遗产争夺大战尚未有结果,但可以确定的是一旦三名原告分得遗产,娃哈哈集团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其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和未来发展战略都将受到深远的影响。 从股权结构来看,若三名非婚生子女成功继承股权,娃哈哈的股权结构将从“国资—职工—宗馥莉”三方共治,变为“国资—职工—多子女”的复杂局面。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股权分散,使得公司的控制权变得不稳定。不同股东之间的利益诉求可能存在差异,这将增加公司决策的难度,影响公司的运营效率。 2024年正式接任集团董事长后,宗馥莉推行的改革比外界预期的更激进:砍掉大量销售表现不佳的SKU,引入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 员工对她的评价呈现鲜明的两极分化:有人佩服她"敢动老爹留下的规矩",比如将沿用20年的"经销商压货制"改为按需生产;也有人抱怨她"太迷信西方管理模式",比如强制推行的OKR考核体系,让习惯了"拍胸脯保证"的老员工无所适从。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遗产官司,让本就艰难的改革之路雪上加霜。外部挑战早已虎视眈眈:农夫山泉在饮用水市场的份额已超娃哈哈12个百分点,元气森林等新品牌持续蚕食年轻消费群体,就连深耕下沉市场的达利园,也在模仿娃哈哈的渠道模式。 这场遗产纠纷撕开的,不仅是一个豪门的隐私,更是中国家族公司代际传承的普遍困境:当亲情与法理碰撞,当传统治理与现代规则交锋,当控制权保卫战遇上改革攻坚战,继承者们注定要在平衡木上走出惊险的舞步。 那些散落海外的"弟妹"们,或许从未想过要真正管理这家中国公司,但他们的出现,已然成为检验娃哈哈改革成色的试金石。 如果宗馥莉能在这场风波中稳住阵脚,推动公司完成向数字化、年轻化的转型,那么这场官司不过是帝国史上的一段插曲;反之,若改革因内耗而停滞,再多的法律胜利也换不回失去的发展时机。 我们邀请到了三浦展本人、萨莉亚前社长、明治食品“爆款教父”,现场面授日本30年周期经验到中国本土化路径,教你效率革命、需求重构、资本破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