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早在2018年,Bengio就是世界计算机研究者中单日引用次数最高的人(同一年获图灵奖),2022年还一举成为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计算机科学家。 其贡献最大的几篇论文《一种神经概率语言模型》(发表于2003年)、《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发表于2014年的GAN)、《Deep learning》(发表于2015年)全都为深度学习领域奠定了重要基础,深刻影响着如今大火的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研究。 十几岁的时候,他终于和弟弟(Samy Bengio,现任苹果公司AI与机器学习研究高级总监)通过送报纸攒够了买电脑的钱——当时买了Atari 800和Apple II个人电脑。 注意,其博士导师正是Geoffrey Hinton,在受Hinton启发开始对“什么是智力?”这一问题产生兴趣后,他选择研究语音识别,并开始从经典统计模型转向神经网络。 后来,他又分别去了MIT和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也是在贝尔实验室,他开始与Yann LeCun合作,将其博士论文中的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 直到1993年,他被聘为蒙特利尔大学助理教授,之后陆续晋升为副教授、教授,至今仍为该校教授,担任蒙特利尔学习算法研究所 (MILA) 所长,并担任加拿大高等研究院机器与脑机学习项目的联合主任。 2018年,三巨头共同拿下了计算机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图灵奖,理由是他们在深度神经网络概念和工程上的突破,使得DNN成为计算的一个重要构成。 2000年,他撰写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一种神经概率语言模型》,提出用神经网络解决语言建模中的“维度灾难(curse of dimensionality)”问题,为后来的大语言模型(如GPT系列)奠定基础。 排在第二的就是三巨头2015年共同发表的《Deep learning》,这篇论文不仅系统总结了深度学习的发展历程,还深入剖析了其理论基础、核心算法和广泛应用,被视为深度学习领域的“圣经”。 再加上后来的几篇,可以说,Bengio在深度学习、循环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GAN等方面均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推动了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巨大进步。 Bengio表示,当前AI系统已显现出自我保护和欺骗行为的迹象,随着其能力和自主性的提升,这种趋势只会加速,LawZero是他们针对这些挑战所给出的建设性回应。 它以理解学习世界为核心目标,而非在世界中采取行动,通过透明化外部推理,对问题提供可验证的真实答案,“可用于加速科学发现、为Agent型AI系统提供监督,并深化大家对AI风险及其规避方法的理解”。 这里补充一下AD Scientific Index的介绍,该平台对全球超过260万科研人员、24500多家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所、公司、医院等)、来自221个国家的研究表现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H-index、i10-index和总引用数这三个,每个指标都提供“整个职业生涯”与“最近5或6年”两个时间段的数据(兼顾长期积累与近期活跃度),索引主要基于公开的Google Scholar个人资料,经过多层清洗和审核处理。 整体而言,这个网站的排名不仅具备实时性(谷歌学术数据约20天自动刷新一次,排名则每2天重新计算与发布),而且覆盖了各种学科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