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西8月26日消息,就在今天,在《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视频播客中,何小鹏用接近3个小时的时间,公开了内部经历的一系列调整,一年多的时间内小鹏内部“动刀”了十几名高管,90%的一线部门都被调整。 他也讲了很多“大实话”称,很多公司声称营收规模很大,但实际上都算上了合资公司的收入,中国没几家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利润的车企,一台车卖6、7万赚一千,还不如说是卖铁。 何小鹏还进一步预告了即将上市的小鹏P7在设计方面的投入以及飞行汽车的发布节奏。据他透露,飞行汽车项目曾想找罗永浩当老大,但因各种理由被拒绝了,飞行汽车的第一代产物将在明年下半年开卖,售价为100多万。 他介绍说:“那个时候公司的挑战也很大,去年二季度,小鹏亏损很大,每一天大概才卖100多台车,一个月才小几千台车。我们的合作伙伴一个月的数据是我们的十倍。” 他回忆说:“对于那些希望他们留下来的员工,我和他们吃了几十顿饭,跟几十桌人讲了都是同样的话,接下来要怎么挽救公司,但吃那么多饭,还有30%的人都走了。” 他说:“很多人觉得公司做稳定了,或者做大了,或者当你不想那么拼搏的时候,你都觉得我要找一群厉害的人帮我把东西做好,我把方向就行了。” 当被问及当前的汽车行业竞争以及未来结局,何小鹏指出很多车企难以实现足够的利润,业内还有恶意竞争的倾向,数一数二的车企容易被集火。 何小鹏在此次访谈中也进一步介绍了这个观点,小鹏的业务集中在物理世界,包括汽车、自动驾驶汽车、VLM、机器人、芯片,500亿的研发投入中可能有300亿花在AI上,有200亿在硬件跟其他的一些软件上,并且这已经是他认为的偏保守的数字。 何小鹏表示,即使车企一年投500亿搞研发,最差一年要保证5000亿的收入,这是按照研发费用占营收10%的比例算的,特斯拉的研发投入占比不到5%。而绝大部分的科技公司则达到7%到12%,所以取了一个中位数。 何小鹏说:“很多公司说他现在有3000亿到七、八千亿的收入,我认为这叫毛重,可能包括合资公司的收入,只有自有的业务才叫净重,中国没几家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利润的车企。很多公司它看起来规模很大,但都是卖6万、7万块钱/台的车,顶多一台车赚1千块钱,毛利、净利甚至都是亏的,这不是卖铁么。” 何小鹏说:“我们以前干互联网很容易最后就留下2到3家。但做车企,一个车展上发布的竞品新车可能有150款,哪个产业每一年在一个会上有150款竞品发布?” 他说:“我不好的点,别人会放大100倍,没有问题的别人也会去挑毛病。因为对他来说是真刀真枪得干,然后真金白银得挣,所以我自己认为在汽车产业成王败寇,但是我不喜欢。” 何小鹏介绍说:“我的经营逻辑是我不做。但是别人要是攻击我,那我也要反击,别人要是捅了我两刀,我起码以后不去站台了。” 对于汽车行业的淘汰赛,何小鹏也进行了回应:“我觉得中国汽车行业的淘汰赛大概还有3~5年的时间。对于最后剩下的中国玩家,每一个公司创始人可能想法都不一样,我可能比较激进,我觉得大概就是5家左右,每一家都没有提前拿到船票,这既是挑战,但是也是机遇。” 何小鹏说:“我觉得马斯克是我比较佩服的一个人,我特别喜欢他的科技幻想。就像我们小时候做梦一样,虽然他经常延误,但是他大概率都做到了,这个特别的牛X啊。” 那个时候,何小鹏开的还是路虎的车型,他回忆称,当时他对特斯拉印象比较深,相比路虎,特斯拉的车加速很快,很安静,屏幕特别大,也让他认识到在车上听音乐原来还不错,一下子就觉得打开了一扇新的门。 何小鹏说,当时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造出一台好车是可以不需要干十几二十年。而正是因为是错觉,所以他也有勇气去做。 而提到特斯拉Robotaxi,何小鹏说,“我从硬件角度觉得它极其激进,但是我自己觉得技术上可以快速实现,只要把硬件的冗余跟软件的冗余做好。” 何小鹏也预告说,距离小鹏的Robotaxi亮相也不远了。整车厂很快会有少数公司会进入这个行业,当然小鹏想做的事情是做好工具,也就是说把车做好。 据他介绍,从去年开始,小鹏的造型团队投入非常大,工业设计团队今年差不多能到400多人,且主要在上海,这里面既有中国人,也有很多海外员工,设计一号位就是欧洲设计师。 何小鹏也介绍了飞行汽车的业务规划,明年将发布第一款产物,将在下半年正式售卖,售价在100多万。小鹏的飞行汽车从团队成立到产物发布中间要花13年时间。 提到无人驾驶,何小鹏介绍说,他进入汽车领域之后发现有几个问题,其中就是自动驾驶软件很难做好,大大低于最开始的那种想象,特别是在2022~2023 年,都怀疑能不能做到L4。 提到11年前的创业选择,何小鹏说,2014年当把UC卖给了阿里后,他连续两年都休了一个年假,每年休息10~15天左右。而在此之前,他从没有休过年假、病假、事假。 当时,他并没有造车的想法,但听到这话的他内心受到了一些冲击,因为“互联网的人去做硬件特别难,因为做硬件的逻辑跟做互联网的逻辑有很多不一样。” 到了2017年,随着小朋友的出生,何小鹏找了身边好多的朋友,问他们怎么去看他们下一个人生规划,百度公司董事,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中国区主要合伙人符绩勋对他说:“汽车与AI的结合即将开始,如果你不出来,这个赛道的门慢慢就关掉了。” 2017年8月,何小鹏全职加入小鹏汽车。回忆当时的选择,何小鹏称,“既然你已经选了100分的难度,造车可能就是200分,那还不如选一个更难的去挑战一下自己。” 何小鹏也提到了在公司商标注册时候遇到的一些困难。如果是互联网公司,商标注册可以取任何一个名字,但换到汽车公司,就不能那么自由。 但对当时的他们来说根本买不起,因此他们选了好多个可以注册的商标,最后注册成功的就是小鹏。而那个时候是2016年,是在何小鹏入职的前一年。 而对于过去近十年间小鹏汽车商标的争议,何小鹏自己也说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些,“好多好的朋友是真心想劝我说,只要一改名,汽车销量可以翻一倍。” 从小鹏第二季度财报来看,小鹏汽车已经成功从过去几年的改革阵痛中恢复过来,处在战略转型过程中的小鹏汽车,正在逐渐收获成果,为此,小鹏汽车正在持续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