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退役后去哪儿了?是进入飞机“坟场”掩埋于荒漠吗?近日,记者探访空中客车(成都)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有限公司,见证了退役飞机的“重生之旅”。 “国际上对退役飞机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拆解高价值零部件进行再利用,其余部分则进入飞机‘坟场’掩埋;二是尽可能实现整机拆解和资源化利用。”公司商务负责人杨树栋介绍,他们选择了第二种模式。 公司停机坪上,一架大型客机正在被拆解,发动机、起落架位置已空无一物,蒙皮正被层层剥开,露出“骨架”。“再过段时间,整架飞机将在这里完全‘消失’,它的所有零部件将重新实现其价值。”杨树栋说,作为飞机制造商,空客在整机拆解和资源化利用上具有天然优势,能够做到“吃干榨尽”。 何谓“吃干榨尽”?“我们秉持‘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将每架飞机视为一个完整的资源载体。”杨树栋表示,团队不仅提取退役飞机中的高价值二手航材,更致力于实现各类材料的循环利用。 以首架在该公司“重生”的空客A330-200飞机为例,遵循严格的精细化分类原则,约27%飞机重量的部件——如发动机、起落架等,经过无损检测与再认证后,作为二手航材重新进入市场;机身框架等铝合金材料回炉熔炼成铝锭,用于汽车、建材等行业;其余可回收复合材料经处理后成为绿色建材填料。 整个流程依托空客原始设备制造商数据库和国际先进拆解设备,在拆解前即可精准评估飞机资产状态,制定最优拆解方案,大幅提高资源回收纯度,有效减少拆解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危险物质排放。 据介绍,通过该模式拆解一架飞机可带来数千万美元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二手发动机、起落架、航材销售以及金属回收。”杨树栋说,通过实现90%以上飞机材料的循环利用,这一模式不仅创造出显著经济价值,还有效减少废弃物和碳排放,助力中国民航业实现“双碳”目标。 天然优势又在哪?记者了解到,作为飞机制造商,空客可将拆解回收环节的数据分析结果,反馈至飞机的初始设计阶段,推动从设计源头考虑退役后的可拆解性与材料可回收性。通过“设计、制造、运营”到“退役、再生”的闭环反馈机制,提升飞机全生命周期末端处置的资源循环效率,最终实现飞机价值的深度挖掘与最大化利用。 这一专业化的飞机退役处置模式,正加速吸引上下游公司集聚,目前已形成覆盖部件维修、航材分销、物流仓储与航空金融等领域的产业生态圈。 当下,公司正在对第三架飞机进行整机拆解。“未来,这里有望成为空客在亚太地区的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枢纽,辐射印度、东南亚等市场,为中国乃至全球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杨树栋说。(张峰、薛育建、李平、王波、实习生唐艺娟、实习生张皓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