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最基本单元,班级的组成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始,班级的教育工作正常开展,则学校的全面工作就会正常开展,学校就会健康的发展。班主任是班级负主要责任的教师,班主任对于班级的发展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级。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治理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起始班级的班主任工作比较繁杂,不仅关系到班级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好班级与差班级之间,只差一个班主任有效的工作。所以起始班级的班主任工作要扎实、系统、有条不紊的开展。 对于一个起始的班集体,班主任现在一般都会提前拿到学生名单,要通过信息手段提前组成班级群。对于一些学校通识性的要求要提前安排。在此项工作中会反映出班主任的工作智慧与技巧,这也是班主任第一次在家长、学生面前展示自己。要体现出班主任工作的严谨、文明和素养。 学生到校正式入学进入班级,组成一个班集体。班主任首先要做一个自我介绍,对于学校做一个简单介绍。让学生能够对班主任有一定了解,对学校有了解,让学生心里安定下来。班级组成后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座位安排,学生就会有主人翁的感觉,认可学校、认可班级、认可自己的身份。其次,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通过此过程,班主任及同学们相互对彼此有一定的了解,同学们对于班级有了归宿感。接下来可以通过表格的方法,对于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住址、家庭关系、兴趣爱好等,掌握学生信息越详细,在以后的工作中越有利。 班级组成后,学科教师就会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但班主任的工作重点才刚开始。首先,要讲清楚学段学习的意义,即学生在这个学段学习生活的目的,怎样才能够有意义、有成效的度过本学段学习生涯。如读高中的目的,就是考一个理想的大学,一切学习活动都要目标明确,坚定前行。其次,要明确要求学生的言行,认真学习学生守则、认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班主任要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即班规班纪,并通过班会等形式让学生熟知并遵守。同时,选拔和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协助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在以后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这些措施,确保班级运行有序、稳定、和谐。 一个集体健康有效的运行,要有和谐的关系。首先,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利用各种渠道了解学生之前的表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之间重新建立合乎目前学习要求的关系,消弭以前的不愉快、消除之前的陌生感,建立新型的学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迅速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是纠缠于之间的不和谐关系;其次,要高度重视任课教师与班级的关系协调,由于学段的不同,教师的讲课风格不同,师生之间的适应会有一个适应期,班主任要积极介入,迅速向教师反馈学生的建议,指导学生适应教师,使学生能够高效地进入学习状态,促进班级健康发展;还要协调班级与学校管理科室的关系,良好的关系会让班主任工作平稳、顺畅、有效。 班级集体精神、文化可以从班风与学风两个方面进行培养。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是一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共同倾向。即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体现出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引导着班级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学风,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同时又是一种群体行为,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学风的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人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班主任要通过班风和学风的建设,形成班级团结、友爱、和谐、向上的集体精神。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班级以主人翁的身份,快乐、健康的学习生活成长。学生不仅在班级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他人和谐共处,培养积极向上、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能够提升自己的同时,还会考虑到集体的利益与荣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关系到班级的发展,关系到学校的发展。班主任一定要充分重视,在早期有一定的规划、有一定的方法、有一定的理念,用班主任的教育情怀,班主任的工作热情,班主任的耐心,陪伴孩子慢慢长大、静待花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培养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