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是孩子们的学习空间,所以教室的环境管理很重要。如果一个班的教室脏乱差,那么其班风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我一直致力于打造整洁、舒适、有序的学习空间。 如果只是说“大家要把教室卫生搞好,要让教室保持整洁”这些笼统的、模糊的要求,而不告诉孩子们具体操作方法,那么孩子们自然没办法领会,就会乱做一通。这是很多班主任老师比较容易犯的一个失误。 个人区域整洁。课桌的抽屉、桌面,包括书本、文具等摆放整齐有序,不放零食、玩具等与学习无关的杂物,与课堂无关的书本尽量放在环保袋并挂在桌子挂钩上。定期进行抽屉整理检查(如每周五下午)。那些摆放特别整齐的,可以拍个照展示给学生。 及时擦净。上节课下课后,值日生要立即擦干净黑板,包括槽内粉尘,擦得干净、无残留,为下节课老师做好准备。这里老师一定要进行示范,擦好之后拍个照,用图作为标准。 值日生细致打扫。不仅扫大块垃圾,更要注意角落、桌椅腿下、讲台下的灰尘碎屑。拖地要拧干拖把,避免过湿打滑或留下水渍。 垃圾桶及时清理。垃圾桶及时清理,尤其是在放学前。桶身保持清洁,桶周围无散落垃圾。有条件可以购买垃圾袋,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指导学生实行垃圾分类。 现在有很多学校都会在走廊的尽头,专门根据班级数制定工具箱。我们学校就做了工具箱,贴了班牌,工具全部放到那里去。 张贴规范。所有上墙的资料,比如通知、作品、制度等等,都使用统一的方式,比如用图钉,还是用磁铁,或者用液体胶,都可以,反正要统一。我喜欢用液体胶,因为液体胶不用了的话,洗一下就干净了,尽量不要使用双面胶,不好洗。要整齐张贴,四个角对齐,定期清理过期的内容。 爱护墙面。禁止在墙上乱涂乱画乱贴,保持墙面干净。万一学生有的时候调皮捣蛋把墙面搞脏了,我们要及时报告学校专门维修或者处理。如果没有,可以自己在网上花几块钱买一点工具进行修复,以防破窗效应。 第七个方面是绿植养护。我们班上养了几十盆多肉,专门责任到人。比如谁负责浇水、谁负责修剪、谁负责清洁叶面、谁负责搬移等等。 学具准备。预备铃响后,学生立即“回座位、闭小嘴、拿书本”,清空桌面,准备课堂“三有”(有书、有笔、有本子)。如果学生不安静,我就按三字口令来指挥。 静息候课。就是正式上课铃响,全班要保持安静或者要朗诵、背诵,等待老师正式上课。我的班级就是用读书、朗读来候课。有些学校上课的时候一个值日生喊声静息,所有的同学都趴在桌上,静息一两分钟,老师来上课,秩序也很好。 传接物品。这方面我是对我的孩子是有要求的,如果是老师传递物品给他的时候,一定是双手接的,同学之间是平辈,不用双手接,但是一定要送到人家手上,而不是从这个角落甩到那个角落。 坐姿端正。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这既是纪律要求,也是健康要求。 流程固定。建立高效收作业的流程。比如按小组收或者课代表统一收。我班上就是固定流程,三年不变。单人单座七个竖排,最后一个同学就负责这一竖排的道德与法治,倒数第二个同学负责语文,倒数第三个负责数学,倒数第四个的负责英语,这样算起来就都是固定的,收好了作业交到课代表那里去。 作业摆放。收好的作业摆放在哪里呢?我们有多余的桌子放在讲台旁边,学生收好了作业还没有及时送到老师那里去,就暂时放到那个位置。发作业的时候轻拿轻放,不要隔很远就甩。 第三个大的模块是学生行为习惯与物品管理,利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责任感,这个细节虽然很琐碎,但是如果我们早期做好了,后边压力就会小很多。 文具保管。开学第一课就指导学生在自己的文具、书本上署名,并贴上自己的专属标签。我会准备姓名贴,或者是他们自己的也行。 校服/红领巾/队徽。穿着是否规范整洁?这些我们老师是很难跟进的,那怎么办呢?交给孩子。仪容仪表管理员、校服管理员、红领巾管理员,要让孩子们来做管理。我们给孩子发个聘书,很正式,给他一个身份,一个名分,他就会去做好了。 雨具摆放。下雨天孩子们带着雨伞雨衣,要在教室门口或者特定的区域放收纳桶。很多学校会放一个架子,专门给孩子们放雨伞,没有的话就准备一个桶,雨水就不会到处流。 按时到校。要强调准时到校的重要性,培养守时观念,及时了解迟到原因,并且教育他们,越是早期管效果越好。我顺便扩展一下,为什么很多家长都会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管不住?因为他们在管得住的时候没有好好管,习惯没有养成,价值观没有形成。因此在管得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管。 课间休息。要提醒他们做好课前准备,特别是小学生。比如要喝水赶紧喝,要上厕所赶紧上,下一节课上什么要做好准备,不要等到打铃的时候才想起来。有些孩子上课铃响了才说要上厕所,这些孩子很难进入正反馈系统,因为老师不可能表扬你。所以我们要管理好,给孩子们提供更多被看见、被重视、被表扬、被正反馈的机会。 通知传达。学校重要通知,除了口头传达,一定要在公告栏书面张贴,并让负责同学拍照发家长群。我有时候会准备一个没有电话卡的二手手机,充好电,拿给孩子们用来拍照。 班务日志。一定要认真填写,详实填写,记录考勤、纪律、重要事件、作业布置。有些学校有统一印刷版,没有的话,可以在网上去定制。 家校沟通本/便签。对于需要家长知晓配合的具体事项,我们可以用小便签或者沟通本夹在学生作业本当中带回去,避免口头传达遗漏,小学阶段一定要用。 常用药品。我准备的班级小药箱就是创可贴,碘伏棉签,消毒湿巾,温度计等急需用品,其他口服的药,得要医生来开具。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补充。 疏散路线图。一定要在在教室醒目位置张贴紧急疏散路线图,定期进行疏散演练。很多学校会统一定制,但是很多班主任根本不管,根本没有让学生去看过。 特殊学生关照。比如对于过敏、哮喘、癫痫的这些孩子,他们有一些健康缺陷,我们平时要多关注,要跟科任老师信息共享,告诉科任老师这个孩子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要知道应急的处理方式,多跟家长沟通。 生日小祝福。我们班上每个月都会搞生日祝福的小会,十分钟左右的小活动,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安排同学写一个简单的生日祝福,全班同学唱生日歌,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可以安排学生策划。 及时肯定,学生在各种细节当中表现出的好行为,比如主动捡垃圾,帮同学搬桌椅等等,都要及时给予口头的表扬或者小鼓励,要让学生生活在积极的正反馈当中。 定期更新,比如班级的文化墙、学习园地、图书角等,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条件允许的话,每个月更新一次。如果比较紧张,半个学期更新一次、一个学期两次也可以。 温馨小物件,在符合安全规定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摆放少量体现个体的积极向上的小物件,比如励志的小卡片、手办、挂件等,增强归属感。 一是示范引领。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讲台整洁、板书规范、言行文明、守时守信。弯腰捡起一片纸屑,胜过十句说教。 三是培训指导。反复对值日生和全体学生进行具体操作的培训和示范,比如如怎样才算把黑板擦干净、扫把怎么挂才算整齐等等。 四是建立检查反馈机制。一定要检查,自查、组长查、班干部抽查、班主任抽查;并且要及时反馈,利用晨会、午会、放学前的几分钟,对当天、当周的细节管理情况进行小结反馈,表扬优秀,指出不足;还要做好可视化记录,使用简单的检查表、积分榜等进行记录,让进步和问题看得见。 五是持之以恒与适度弹性。习惯不是一日之功,需要班主任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要反复抓、抓反复。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偶尔疏忽是正常的,重在引导而不是苛责。 六是赋予学生自主权。鼓励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和改革,让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他们的参与度越高,就越愿意去管理,也越愿意去改变。 (本文节选自明德云学堂2025年度系列直播课程《如何做好班级管理的小细节?》,授课专家系德育正高级教师、广东省名班主任钟杰,内容有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