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孙先生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不久前,其任职单位下发了公职人员可以做副业的相关通知,他第一时间行动了起来。每天下班后送外卖三个小时,感觉“像打游戏做任务”一样快乐! 孙先生,山东人,从消防员转业前,一直在遂宁工作。去年底转业后,他被分配在船山区某单位从事纪检工作。“每天上下班规律了,但回家后觉得有点无聊。” 7月10日,孙先生所在单位下发了公职人员可以做副业的相关通知。“我想,每天下班回家刷短视频,还不如出去送外卖。”于是,第二天,他就主动向单位提交“从事副业”的相关申请。经单位批准同意后,他便购买了电动车,下载并注册外卖软件。当天,孙先生下班后兼职送外卖生活便开始了。 孙先生说,送外卖过程中,有时也会遇见不安全的行为,他不忘自己的消防员本色,“一次,我碰到一个大姐拖着电瓶车进电梯,我还顺便普及了一下消防知识。” 据孙先生透露,自相关通知下发后,身边不少同事都“动”了起来,有尝试跑代驾的,也有跑网约车的。“目前,适合我的只有送外卖,毕竟比较自由。”他说,后续,如果有更合适的副业,他也会积极考虑和尝试。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能否从事副业?此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明确,公职人员开展副业需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并结合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及副业性质综合判定。 总体来看,有6类情形需特别注意,包括“挂证”取酬、借“理财”名义违规圈钱、违规从事有偿中介活动、违规兼职、揽私活和其他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的行为。 投稿赚稿费,通过撰写文章、小说、散文等,向杂志、自媒体平台或出版社投稿获取稿费,例如《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公务员身份)通过版税收入数千万元。 自媒体运营,开通个人公众号、头条号等平台,分享职场经验、生活技巧等内容,通过流量分成或广告合作获得收入,需注意内容不得涉及敏感话题,收入需申报。 需注意的是,公职人员从事兼职应当避免利益冲突,不得从事与职权相关的营利活动,同时报备单位,确保副业不影响本职工作,避免因疲劳或时间冲突引发纪律问题。 “公职人员从事副业现象,可以说是国家政策与社会现实交织的产物,政策的创新是有积极意义的。”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光表示,政策允许公职人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没有利益冲突的前提下开展副业,本质上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既缓解基层人员的经济压力,也能为市场注入活力,让社会资源更灵活地流动。 陈光同时提醒说,从事副业的公职人员注意精力分配,平衡好主业和副业的关系,注意副业的时长和强度,更要注意利益冲突的防范,谨防出现“揽私活”等情况。 对此,陈光认为,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细化操作规范,从制度和流程层面堵住监管漏洞,同时强化职业伦理教育,更好地维护公职人员的公众形象。 近日,一位女子在网上记录自己在重庆送外卖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中,该女子表示,爬楼送外卖6天瘦了近10斤。7月21日,潇湘晨报记者与张女士取得联系,张女士表示,“送外卖就是为了减肥,这只是我的兼职,瘦到理想体重也会继续坚持下去,每天抽出来一两个小时时间去送,可以维持体重又可以减肥。” 张女士今年22岁,不是重庆本地人,在重庆居住已有近1年时间,“我觉得纯运动或者节食太难熬了,而且很浪费时间,就想着能不能有一个既不无聊有事干又能减肥,还能挣钱的方法,就想到了送外卖,我看外卖小哥都没有胖的,我也就去送了。” 张女士一般是晚上送外卖,“我本身是夜猫子,重庆白天实在太热太晒了,我本身就是小女孩,特别怕自己晒黑,正好晚上送价格也高,还不晒,跑累了我回家倒头就睡,一天跑一两个小时,大概能挣50-120块钱左右。” 张女士在送外卖第6天时,差不多瘦了10斤,“真的很有效果,我带着我家狗去跑了一次,它也有一些些微胖,它第二天还掉了0.2斤,觉得好好笑。” 在张女士看来,这算是一个比较有趣的减肥办法,“又能赚钱又能减肥,比去健身房更好,容易坚持下去。”起初,张女士送外卖是为了减肥,“就想说顺便拍下来,没想到火了。” 张女士将视频发到网上后,引发网友关注,“看有些网友说两个小时不可能挣120元,我说的是50到120之间,有的时候可能下雨,或者天气不好,单价就会比较高,挣的比较多,平常的话大部分是几十到一百元。” 有关视频拍摄方面的问题,张女士也予以回应,“有的时候是我男朋友陪我一起,他也不是每天都有时间,可能就会需要一个支架,或者是一个乐于助人的路人。我基本都不会导致送餐超时,因为我选的单子大部分都是送的时间比较长的那一种。” 对于网友的评论,张女士觉得有好有坏,“不过我还是会坚持自己的想法,我觉得靠自己的努力赚钱减肥没有什么可丢人的。未来我可能还会继续坚持,我现在110斤,我的目标是瘦到95斤,瘦到理想体重也会继续坚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