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中国留学生魏玲珑(音译)踏入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校园。谁能料到,这段求学经历,竟可能与她多年后罹患甲状腺癌有关。 8月18日,魏玲珑正式起诉母校,指控校方当年严重失职,导致自己长时间、无防护地接触危险化学品,最终罹患甲状腺癌,并索赔1亿美元(约7.18亿元人民币)。 根据魏玲珑律师提供的诉讼,魏玲珑去年夏天被诊断出患有甲状腺癌,健康状况恶化,这“与她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攻读园艺硕士学位期间发生的事件直接相关”。 当时作为一名学生研究助理,魏玲珑的日常工作是在试验田里背着喷雾器,长时间喷洒“危险剂量的有害杀虫剂和除草剂”,包括二氯百草枯、草甘膦和乙氧氟草醚,而这些化学品都与甲状腺癌存在关联。 《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29种农药中,包括上述三种化学品在内的10种农药与甲状腺癌风险增加有关。 她的律师玛雅·格林(Maya Green)对此深感愤怒。她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魏玲珑根本无法完成学校交代的任务,“在没有适当的手套、防护设备、呼吸面罩乃至适当的培训的情况下,遭受了有害杀虫剂的侵害”。 2010年,她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但学校健康中心却告诉她这仅仅是“焦虑症”所致,未做进一步检测。她的导师甚至信誓旦旦地向她保证,这些化学物质是“安全的”。 面对着导师和周遭“接触无害”的说辞,加之对国际学生身份的顾虑,魏玲珑感到无助。“我害怕他们对待我的方式。所以我没有强烈地倡导自我保护,尤其是当别人告诉我一切都好、接触化学品无害时。” 直到去年夏天,魏玲玲被确诊为乳头状甲状腺癌。诉状明确指出,这一“健康状况的恶化与她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期间发生的事件直接相关” 魏玲珑表示,癌症导致自己出现激素失衡,容易疲劳,并可能难以生育,且随时有复发风险,身体上也留下了永久可见的外科手术疤痕。 “我的康复之路非常艰难,”她说,“我不得不终生服药,并且带着永久的伤疤生活,而且还得一直和激素失衡导致的抑郁症作斗争。” 诉状显示,魏玲珑索赔1亿美元,其中包括已经发生的和将来还会产生的医疗费用、心理治疗费用、工资损失和收入能力下降造成的损失、生理和心理的伤害赔偿,以及对密歇根州立大学因故意忽视安全而受到惩罚性赔偿等。 针对魏玲珑的诉讼,密歇根州立大学发言人安伯·麦坎(Amber McCann)发表声明回应称,校方无法对正在进行的诉讼发表评论,但必须强调:“密歇根州立大学始终将整个校园社区的健康与安全置于首位。我们依据相关的大学政策以及州和联邦法律,提供所有必要且合规的培训及个人防护装备”。 诉讼中提到的其他人还包括园艺系名誉教授伯纳德·赞德斯特拉(Bernard Zandstra)、前国际学生学者办公室主任彼得·布里格斯(Peter Briggs)和罗德尼·托科(Rodney Tocco Jr.),托科在魏玲珑就读期间曾担任该校的研究经理。 诉讼文件指出,魏玲珑的遭遇不是个案,而是校方在科研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系统性漏洞:缺乏监督、对实验人员健康风险漠视、对国际学生权益保护不足。 格林厉声谴责:“我们要明确一点。密歇根州立大学知道这些都是危险的有毒化学品,他们也有资源保护魏女士和她的研究助理同学。但他们选择不这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