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杨振华 近日,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惠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惠州将以强化产业链、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生态为抓手,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全面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智能产物供给进一步丰富,智能终端产值规模约40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零部件规模化发展,产值规模约450亿元;人工智能高端电子新材料实现新突破,产值规模约150亿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领先的万卡智算集群,发布200个以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经网信部门登记备案或经我省公布的行业大模型和应用解决方案20个以上,形成3个以上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协同深莞打造珠江口东岸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带。 打造深莞惠产业协同带。成立“惠州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整合各方资源,促进“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生态。 优化人才及资金支撑。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引导基金,通过政府出资引导社会资本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关键核心领域,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由超过一万张加速卡组成的高性能计算系统,主要用于加速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该系统通过整合高性能计算、存储、网络及智能算力平台技术,形成支持千亿至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超级计算机架构,被誉为算力“航空母舰”。 构筑智能终端产物新高地,鼓励TCL、龙旗电子、石头科技等龙头公司大力推进AI智能体开发,加快AI手机、AI可穿戴设备、VR/AR设备、AI家电等人工智能终端产物供给。力争到2027年,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集聚不少于300家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链公司。 利用电子线路板、传感器等本地优势产物,为具身智能领域公司提供关键电子硬件;依托亿纬锂能、德赛电池等公司,面向移动机器人和无人机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等产物。 支持南亚电子、联合铜箔、冠业新材等龙头公司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覆铜板、铜箔、铝箔产业,鼓励一纳科技、贝特瑞等公司聚焦碳基半导体等领域,提升石墨烯产物技术水平。 支持江丰电子在惠州扩大投资,加快形成半导体靶材产能。支持沃尔核材新材料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支持创想三维进一步扩大3D打印机产能,立足3D打印技术发展光敏树脂、尼龙等3D打印耗材。 发挥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等专业化工园区资源优势,引进培育一批高端表面活性材料、先进合成材料、高端化学品和前沿新材料优质公司。 围绕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型储能等优势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支持亿纬锂能、德赛西威、胜宏科技、讯强电子、金力传动、泰来封测、飞博康等公司做大机器人电池、大功率电池、芯片封测、电子线路板、散热器、传感器、微型传动系统、连接器、连接线缆等产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零部件产业集群。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构建以人工智能算力为主的绿色算力产业集群,为大湾区AI应用、训练提供算力支撑体系。 大力发展数据标注、数据清洗等关联产业,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并行发展生态,打造大湾区绿色智算中心高地。支持各县区聚焦人工智能与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智能终端、智能装备、数据标注等“人工智能”相关产业集聚区。 力争到2027年推广10个以上人工智能技术成果与转化应用,培育500家以上人工智能高新技术公司,建设10个以上涉及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以场景为牵引、应用为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生产制造、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深度应用,打造一批具有典型性、创新性、引领性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示范应用场景,建设一批数字化标杆公司。 支持智能终端、智能家电、石化、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行业龙头公司聚焦行业需求,研发迭代一批人工智能框架软硬件互相适配、性能优化、面向行业应用的垂直模型;针对研发仿真、工业质检、安全管理、能源调度等细分应用场景,推动家具、食品饮料、纺织制鞋等传统领域公司开发轻量化、高精度、易部署的专用垂直模型。打造珠江东岸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垂直模型先行示范区。 开展公司梯度培育,积极构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小升规”—“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小巨人”公司—制造业单项冠军公司—“链主”公司培育体系。 推动深莞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领域在产业联盟交流、供应链需求对接、新产物和新技术供需、软硬件适配、场景开放、算力共享、语料共享、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深化合作,共同提升产业区域影响力。力争到2027年,培育50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生态典型代表公司。 培育工业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行业领域高价值数据集。打造行业数据空间国家级试点,推动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实现“数据惠州聚、模型惠州算、应用标杆惠州造”的闭环。到2027年,数据要素潜能进一步激活,培育50家以上数据要素型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