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盘点了“脱口秀简史”,说王建国开创讲谐音梗的“谐门”,鸟鸟、史妍这类无精打采讲段子的是“蔫门”,而徐志胜这种“大叫驴”,那必然是属于“响门”啊! 今年大放异彩的当属“穷门”。穷门子弟一般以底层生活经验为灵感来源,段子讲得是捉襟见肘的窘境,具象验证了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还记得何广智几年前讲的地铁段子。那会他图便宜,租住在上海七号线尽头,每次进城讲开放麦回家,下了车还要再骑行2.5公里。 穷门现在的“掌门人”是大国手,她大学读哲学系,毕业后五年没上过班。上学时天天想“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毕业了天天想“人不吃饭能扛几天?” 晓卉是工科生,毕业后一直在车间工作,参赛第二年就离职了,但还是努力面试又找了个班上,因为“笑果文化实非良人”,没给她交社保。 留门选手都有留子经历。在外留学听起来很高大上,但真留过才知道有多心酸,他们给留学祛魅,也满足大家想看世界的愿望。 今年炸场的张骏也是老留子了,他本来在美国读计算机专业博士,后来觉得自己不擅长搞科研只会搞笑,放弃读博走上脱口秀舞台,人送外号“张本科”。 但为了看世界,他又申请了哥大,下半年就要飞走读书。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旅居,只会搞笑的张本科也很无奈,因为“中国人不能纯玩”。 他开始讲脱口秀,又赶上脱口秀也有那么几年没演出。都说上帝关上一扇窗,就会为你开一道门,可原来给童漠男开的是旋转门? 江梓浩就很擅长地域梗,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仔,他从小就说粤语,普通话表演对他来说不占优势,连续七年参加比赛,连续七年铩羽而归,总是倒在前两轮。 但他其实是资深“栋笃笑”演员,一直在线下努力把粤语文化发扬光大,手里拿着2个多小时的粤语段子,可惜在节目上一个也不能讲,因为观众听不懂。 爸爸年轻时跟妈妈谈恋爱,遭到家里反对,爷爷奶奶认为北京人就该找本地的。爸爸一怒之下把户口从北京迁到江苏,让出生之前还是北京人的KID一秒来到苏北。 真勇就讲了从小住在越南对面小山村的故事,他出生时家里没通电也没通公路,因为离金三角太近,还有可能被拉去搞电诈。 他从小就知道男人骂是没用的,要打才行,因为深受“李红辉教育法”的启蒙。李红辉是哈哈曹妈妈,每次教育他之前会看着他的眼睛说:我生得你出,就掐得你死。 硬核妈妈让他从小就学会了尊重女性,但湖南孩子看到这应该汗流浃背,毕竟同一个湖南,同一个妈妈,谁没感受过“李红辉教育法”? 他们也都曾是大兵主持的湖南笑工场青年相声俱乐部成员,虽然叫“漫才”,但表演风格更接近“湘派相声”。一个蠢萌装傻,一个无语吐槽,让人想起小时候看奇志大兵傻乐的日子。 但地缘影响又实在微妙,它背后是时代、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差异,可挖掘空间不是一般多。希望地域门能发扬光大,让咱们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梗! 山山年轻时当过兵,有30多年军龄,工作是维修导弹等作战武器。退休后在网上看到脱口秀,非常喜欢。女儿带他去现场看了一次表演,回家就开始自己写段子。 小佳出生时大脑缺氧造成神经系统疾病,说话发音不流畅,走路也不快。但他从不把身体问题当成缺陷,反而当优势,说不好笑才是脱口秀演员最大的缺陷。 他还发起“小佳模仿秀”,让演员们学自己说话和手势,据说KID获得了比赛冠军,但很多人不认可,尤其是张骏,觉得自己才是模仿最像的人。 社会上的“老弱病残”需要特殊照顾,但不代表需要被特殊看待,把他们当做开得起玩笑的正常人才是尊重。(换句话说,有些“正常人”听个脱口秀都能破防,嗯... 他们自带气场优势,对下一个表演的人很不友好,气氛一旦顶上去真的很难接。但这年头不少人生活里垂头丧气,的确需要炸场门激发洪荒之力。 怒门也不算名门正派,表演风格很神奇。他们明明没干嘛,但就是让人觉得在生气。比如咬牙切齿的邱瑞、长得像东北猛男的翟佳宁,甚至还有老好人徐志胜。 他们的段子也像金刚怒目一身正气,大翟之前吐槽的食品安全问题,听完捧着外卖迟迟不敢下嘴,只想打电话给315:你们可快点解决吧! 嘻哈今天讲“性骚扰”又炸场了,她用亲身经历证明了女性遭遇“咸猪手”时要第一时间大声怼回去。线上线下都在为女性不平等发声的嘻哈,已经是很多人心中的冠军。 血肉疯长的女脱口秀演员,把舞台当成揭开女性困境的反抗工具,屡次触碰被视为是“禁忌”的话题,逼人们正视长期被忽视的结构性问题。 不同门派的演员们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说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痛点。看脱口秀的一般都是普通人,生活中是逃不过的穷、累、卷,各有各的艰辛。 演员们把这些辛酸用幽默展现了,没有共鸣的人看热闹,有共鸣的人会觉得我的烦恼被看见了,就算无法解决也好像得以解脱,能被抚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