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拼多多交出了自创立以来最令人“揪心”的一份半年度成绩单:二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7%,增速大幅放缓;上半年整体营收增速也从2024年同期的104.49%缩窄至8.6%。 7%的增速!对于任何一个成熟的巨头来说,这或许是个不错的成绩。但对于拼多多——这个常年维持30%以上,甚至动辄翻倍增长的“火箭少年”而言,这无异于一次紧急制动。 拆解拼多多的收入结构,杠杆游戏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拼多多收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在线营销服务(广告)和交易服务(佣金)。 作为拼多多的“现金牛”,在线营销服务业务上半年虽然仍在增长——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5%,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3.4% ,但增速出现放缓迹象。 交易服务业务的表现则更加令人担忧。第一季度,交易服务收入同比增长约6%,已显疲态 。而到了第二季度,该项收入为482.8亿元,与去年同期几乎持平,增长近乎停滞。 交易服务费与平台的商品交易总额(GMV)和货币化率(Take Rate)直接挂钩。其增长停滞,强烈暗示着拼多多平台的GMV增长可能遇到了瓶颈,或者平台为了稳住商家生态,主动降低了抽佣比例。 上半年,拼多多合计归母净利润约455亿元,同比下滑24.18%。其中第一季度147.4亿元,同比骤降47%,近乎腰斩;第二季度情况稍有好转,但307.5亿元依然同比下滑了4%。 财报里杠杆游戏看到,拼多多上半年营收成本同比增长约31%,远超营收增速。其中销售与营销费用达到606.1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494.6亿元增长22.5%;研发开支71.7亿元同比增长约23.2%。 拼多多管理层在财报中明确表示:“我们继续在商家支持项目上进行投资”“优先考虑长期影响而非短期成果”。这暗示了利润下滑某种程度上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拼多多在上半年推出了“千亿扶持”计划,旨在通过对商家的支持来维持平台生态活力。该计划包括对商家的降本减佣措施、“电商西进”等等。 分析师报告普遍认为,Temu的海外扩张是拼多多当前战略的核心,但也对其短期盈利能力构成了巨大压力。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战养战”策略。 综上,在杠杆游戏看来,拼多多在国内的增长的天花板已经显现。而随着阿里、京东等平台纷纷推出百亿补贴和低价策略,拼多多的差异化优势正在迅速消失。 另外就是新兴势力的“跨界”打劫: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内容电商,通过“兴趣推荐+直播带货”的模式,实现了对传统“人找货”搜索电商的降维打击。 在传统巨头和新兴势力的双重夹击下,拼多多曾经开辟的“低价”赛道变得异常拥挤:流量成本水涨船高,获客难度与日俱增。 Temu能否成功复制国内的辉煌,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一旦受挫,将严重拖累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但一旦成功,其回报也将是惊人的。 所以,与其说拼多多的“黄昏”已至,不如说它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战略静默期”。它正试图在用眼前的利润和增长,去交换未来的可能性。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杠杆游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杠杆游戏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