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果真如此吗?需要说明的是,以目前AI算力芯片的产业格局来看,英伟达完全有能力将这部分上缴的收入转移到中国客户身上,且即便价格上涨18%(此涨幅下,收入端不变),在中国市场仍有较强的竞争力。 之所以会造成这个问题,是因为在BIS(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规定下,英伟达H20本就是一枚“设计畸形”的芯片。比如在去年5月发布的BIS新规下,对“性能密度”做出限制,因此英伟达在设计H20时对算力规格大砍一刀,使其理论性能仅为296TFLOP,相当于H100芯片的15%。 而这些特征组合在一起,却形成了一个很尴尬的事实:在算力大幅削减的情况下,H20的BOM(综合硬件成本)很可能跟H100齐平,甚至高于后者。 原因在于,存储颗粒一直是高性能计算卡成本的“大头”,比如H100芯片中,HBM3颗粒的采购就要占到60%左右,而在H20芯片上,英伟达又不得不为其配备更高规格的显存容量,以弥补算力不足的缺陷。 在今年4月,美国白宫又宣布,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英伟达禁止向中国出售H20芯片,这直接导致英伟达在今年一季度积压的25亿美元订单无法交付,所有的H20库存积压和原材料采购承诺共计产生了45亿美元的费用。 后续黄仁勋在参加链博会时,又表示美国政府已经取消了针对H20的禁令,不过伴随这一连串的“反复横跳”,可以推导出两个基本事实: 首先,迄今为止,英伟达H20芯片的库存及原材料仍未被消耗掉,因此近期通知供应商停产很可能是一次正常的供应链调整,不能说明英伟达不打算在国内停售H20芯片。 其次,无论是H20最初设计构想,还是后续的库存积压,亦或是被强行征收了15%的所得税,都导致H20这枚芯片所带来的盈利能力愈发降低。 目前,得到业界公认的一个说法是,这枚芯片被命名为B30A的芯片,采用与B300芯片同样的Blackwell Ultra微架构,但仅使用一个计算芯片(B300使用的是双芯片),提供约为B300性能和内存容量的一半。 同样在8月22日,黄仁勋造访台积电时透露,英伟达正在与美国政府磋商,讨论对中国出口一款新型人工智能芯片,这大概率就是坊间传言的B30A芯片。 不过,从二级市场的情绪来看,这款芯片在国内的前景可能并不完全明朗。在22日当天,寒武纪、海光信息两大国产GPU巨头双双20%涨停,直接强势带动整个“算力股”板块上涨。 一方面,从目前流传出的B30A规格来看,即便只使用一个die,其算力也很可能超过上代旗舰产物H100,未来这款产物能否顺利出口到中国,还充满着不确定性。 另外,本周DeepSeek-V3.1的发布为国产GPU带来了一大利好,即该版本模型使用了UE8M0 FP8 Scale的参数精度。在使用英伟达算力芯片时,由于需要兼容传统通FP8格式,硬件设计仍保留符号位逻辑,导致UE8M0的加速潜力无法完全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