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 SIGGRAPH旨在培育、支持和连接计算机图形学和交互技术的研究人员及从业者,由执行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包括九名选举产生的执委(Director)和两名任命成员。 在2018年加入北京大学之前,他曾担任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2013-2018年),并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SIAT)可视计算中心的创始主任(2008-2013年)。 值得一提的是,他具有丰富的组织会议经验。早在2005年,他担任明尼苏达大学助理教授期间,就担任过可视化领域旗舰会议IEEE Visualization的大会主席。2021年,他发起创建了中国三维视觉大会(China3DV),现在已成为三维视觉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大会,每年吸引1500人参加。 他还与电影和艺术跨界合作,曾担任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现在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推动图形技术与影视艺术领域的融合发展。 当今人工智能发展风起云涌,要知道,AI与图形学渊源颇深:英伟达的GPU最初用于计算机加速图形处理,由于它超级高效的并行计算能力,如今成了「AI之芯」。虽然GPU以3D渲染而闻名,但它们对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尤其有用。对于某些计算,GPU比传统CPU速度快10倍至100倍。 比如,英伟达发布的计算机图形与仿真模拟平台Omniverse,可用于视觉特效与数字孪生,但也特别用于推动空间智能与具身智能的发展。 她的职业生涯横跨科学可视化、电影制作和以人为本的计算。拥有超过十年的学术界、新闻业和超级计算领域跨学科团队领导和工作经验。 她的专业兴趣广泛,包括:科学可视化、视觉效果、电影制作、数据故事化、图像处理、计算摄影、计算机视觉、以人为中心的计算、用户体验设计。 ACM SIGGRAPH是一个全球性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推动计算机图形学和交互技术的发展。成员来自全球各自,包括研究人员、艺术家、开发者、电影制作人、科学家以及商业专业人士。 1969年:为了进一步规范化管理,ACM建立了一个正式的治理流程,选举了官员,并将该组织正式命名为计算机图形专业组,或「特殊兴趣小组」(SIG),即 ACM SIGGRAPH。 第一届SIGGRAPH会议于1974年在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召开;自九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成为万人大会,会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了学术报告,还包括工业界的技术报告和产物展示、数字艺术展览和新兴技术展示(Emerging Technologies),其计算机动漫节(Computer Animation Festival)是奥斯卡认可的全球权威动画节之一。SIGGRAPH会议也一直是ACM旗下最大的学术会议。 2008年,为了扩大全球影响力并支持亚太地区的专业人士,ACM SIGGRAPH推出了SIGGRAPH Asia,举办地在亚洲(近年来扩大到澳洲),由同一个专业人士群体来组织,论文收录于同一个顶刊ACM TOG,形成了分别在北美和亚洲举办的姊妹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