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即将举行之际,日本政府却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和亚洲各国领导人不要参加相关活动。 8月28日,台湾时事评论员介文汲怒批,“日本背后的小动作令人恶心!日本军国主义魂正在复兴,这件事也让中国人认清日本的野心不死!” 我们来细读这份名单,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国际关系的深层次逻辑。俄罗斯普京出席,体现了在美国全面围堵下,中俄战略协作已成为稳定全球格局的压舱石。普京此行不仅是纪念历史,更是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誓。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到来,有些出乎意料。此前,外界普遍猜测的人选是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崔龙海。毕竟,他刚刚出席了中国驻朝鲜使馆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10年前,也是他来到中国参加了上一次的九三阅兵。 金正恩这次参加大阅兵,也是他自2019年以来时隔六年再次访华。这次金正恩会选择与哪些其他国家领导人互动,也是一大看点,但有一个国家是他不想互动的,可能就是韩国。 就在中方官宣的当天凌晨,韩国总统李在明刚刚结束了访美行程,返回韩国。这一趟,啥都没捞着,此前谈好的合同,特朗普一分钱都没降。李在明上台后,一直希望能与朝鲜缓和关系,这也是他竞选时对民众的重要承诺之一。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李在明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任期内与金正恩会晤,怕是不现实的事情。而中国搭好的这座桥,李在明却错失了,一定程度上而言,确实失去了任期内唯一可能与金正恩会面的机会。 按照韩国学者的分析,“在中国看来,金正恩委员长比禹元植议长重要得多,因此他们接受朝鲜诸多要求的可能性很大”,并补充道,“两人很难近距离地站在一起”。 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东盟核心国家几乎全部到齐。这充分说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共同利益和情感纽带。 中亚五国总统全部受邀并确认出席: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这正是“中国+中亚五国”合作机制的全面体现,“一带一路”倡议正在这里开花结果。 欧洲也有明白人: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的到来,表明中东欧国家依然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即便欧盟试图“统一立场”,各国依然基于国家利益作出独立选择。 委内瑞拉尽管被美国人借口“禁毒”大兵压境,但还是派出了全国代表大会主席罗德里格斯;当然,还有古巴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以及咱们的非洲“兄弟团”。 在纪念这一伟大胜利时,西方主要国家选择了沉默。他们通过协调立场,形成统一阵线,试图削弱中俄重要国际活动的影响力。 怎么理解,西方国家的集体缺席并不能掩盖中国是反法西斯主战场的历史。欧洲眼下的内外交困,正是因为他们不能以史为鉴。 欧洲在“北溪-2”争端、数字主权等问题上与美分歧加剧,而阅兵事件中欧洲的低调反应,实则是其试图平衡“对华经贸依赖”与“价值观同盟义务”的矛盾体现。这种焦虑本质是对“后西方时代”权力转移的恐慌。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将会有更多国家认同中国理念、参与中国倡议、分享中国机遇。那些还在抱着冷战思维、试图围堵中国的势力,终将被历史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