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小爆如今变昨日黄花,虽然早赚够了普通人挣不到的钱,但还是不得不让很多目睹过他爆红的人,感到一点点时过境迁的惋惜。 其实回顾胡一天的小爆之路,那是走得相当顺利,顺利到沈佳润姚安娜以及一众平台太子太女们看了,都要自动退让的程度。 他不是科班出身,第一部电视剧就搭上了《夏至未至》的顺风车,第二部就是和沈月的《 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 》,直接开启了流量之路。 作为初期热播剧流量,塘主在进入真正的流量时代之后,很快就哑火了。他这种情况,便是早期男流量的很大一个特征——经不起广泛市场的检验。 当时谁都没想到《太子妃升职记》里,后续发展最好的是彭昱畅。盛一伦在早期草台班子网剧热潮过去之后,快速进入搁浅状态,甚至不能叫果泳…… 你觉得你粉丝很多,那不是你有多厉害,是因为中国人太多了。14亿人里出万分之一,都是很庞大的数字,你觉得你有几千活粉,几万路人粉就横着走,那是人口总量牛X,和你本人其实没关系。 几乎所有艺人红的时候,都会短暂以为自己离了平台、渠道照样也能高飞,实际上多数人只要少播两部剧,很快就没响儿了。 同样的,当行业处于资源下行阶段,他们能苟一阵子,却苟不来太久,因为行业自身在缺钱,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所以他们的金身也就随着热钱的褪去,破了。 流量不够片酬凑,要么从片酬里自掏腰包,花钱用会员席位邀请观众入席,要么降薪;受众是年轻人的热门项目会更加倾向于用轻年龄层的演员,中年古偶会被踢出赛场。 单就这两年,高个浓颜帅哥,卡位上来的就不少,张凌赫就是三年之间从小糊糊上到了这个赛道的前列,从待爆成当红小生。 和他外形风格相同、戏路类似的男明星,我顺手一举就有不少,旧一点的有宋威龙,新一点的敖瑞鹏,长得更像的还有个魏哲鸣。 内娱的蛋糕在缩小,自己又没干出什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想继续在演员这条路上走下去,又得抬出我们那老三板斧。 暂且不讨论这个网传的真实性,但因为享受过时代红利被许多人追捧过的艺人,无法放下身段的确实也不少,面对落差他们固守的“咖位”最后也只会成为空壳。 要么你综合起来是这个类型里性价比最高的,所以有类似的角色都考虑你;要么你业务能力就是好,交到你手上的都能漂漂亮亮地完成。 这点,手握8部待播,刚拿下白玉兰最佳配角的蒋欣,是最好的例子,不是科班不是流量,就是自身业务硬,现在有的都是她自己挣来的。 说实话,单就胡一天,我不信他如果想演戏,真进不了组,区别只是在于他想演的戏,现在这个环境不会提供给他这个档位的小生了。 内娱不下牌桌,最后翻身的例子太多了,只有苟着才会有翻身的机会,在自己尚且还算有选择余地的时候,那就捞到一个资源算一个。题海战术的作用,咱是最熟的了。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针对还想在演员这个赛道待下去,继续努力的“待业”演员们。如果真的调整不了心态,或者说挣够钱想退休,也是有偏门可以走的。 进可学习韬和贾乃亮,作为内娱边缘人士,综艺照上,但在自己的互联网赛道上闯出一片天:一个拉起老婆成为夫妻赛道博主,收割无数流量,今年刚结婚的赵磊也摩拳擦掌,拉着新婚妻子学习中。 退呢,咱们流量男明星的底子,如果转行往赘婿路上发展,也是大有可为,能把下半辈子的职业和生活,双双搞定,但豪门贵夫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真有此意的话,可和前辈们好好学习。 内娱小花上位艰难,可正是因为这种难,只要上位了,没有大问题也很难掉下梯队。去年《九重紫》才是孟子义的第一部一番大女主,如今已经有四五部待播在手,最新拿到的还是新丽的《尚公主》这样的大厂饼。 小生们呢,往往一部剧就可能流量飞升,但后续哑火几次,表现跟不上趟,资源掉级几乎成为必然的事。底子虚薄,自然经不起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