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又起风波了,这一次,不是徒弟出走、不是粉丝互撕,而是曾经的“自家人”、元老级关系户宁云祥,用几句冷静又锋利的“澄清”,把德云社那层“江湖面纱”彻底扯了下来。 8月底,宁云祥在社交平台发文,明确表示:父亲的职务不背“郭家菜”倒闭的锅、第一次离开是因为“付出远大于回报”、这些年的社保全是自己缴的,因此,他主动取消了“德云社演员”的认证。 他是“德云四公子”之一,曾与张云雷、孟鹤堂、张鹤伦并列亮相,是郭德纲当年重点捧的新人。但更重要的身份是:他是张文顺的外孙。 张文顺是何许人?德云社创始人之一,与郭德纲、李菁共同撑起了最早的“北京相声大会”。在德云社最艰难的那几年,张文顺带病上台、出力出钱,是郭德纲多次公开感谢的“恩人”。 老爷子2009年去世时,郭德纲在丧仪上承诺:会把宁云祥带出来,让他在相声这门艺术里站稳脚跟。之后不久,宁云祥正式拜师,成为“云”字科弟子。 “郭家菜”是德云社早年尝试跨界餐饮的代表作之一,但经营不到四年就关门大吉。当时有不少传言称,宁云祥的父亲作为大堂经理,管理水平有限、应对不力,导致饭店倒闭。 如果你经常听德云社的相声,大概会对郭德纲常说的几句话有印象:“师徒如父子”、“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咱们讲的是情分”。 这些话在早年间特别打动人心。那会儿德云社还是个“家庭作坊式”的班社,大家吃住在一起、练功在一起,有名气大的带名气小的,有演出一起上、有收入一起分。虽不规范,却有点“一家子人”的温度。 它成了文化公司、演出集团、商业品牌。它有影视投资、综艺合作、线上直播、教育培训,它甚至有自己的偶像化运营体系。岳云鹏、张云雷、秦霄贤……这些名字背后,是庞大的流量变现机器。 宁云祥提到的“社保自己交”,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哪怕你是元老之后、是“云”字科徒弟、是曾经力捧的“四公子”之一,公司都没给你缴社保。那其他普通演员呢?青年队的?学员班的? 也不是没人质疑过德云社的分配机制。为什么岳云鹏、张云雷能接综艺、拍电影、一场商演报价上百万?而很多同样苦练十年、能力不错的演员,却只能在小园子演晚场、拿底薪、等机会? 早些年大家喜欢德云社,是喜欢那股“接地气”的劲儿。是郭德纲于谦台上互怼、是岳云鹏耍贱卖萌、是张鹤伦现挂砸梗,是那种“哪怕失误了也乐呵”的剧场氛围。 德云社越来越像一家“造星工厂”。粉丝带着荧光棒来捧角儿,演员忙着上综艺、拍广告、直播带货,段子里塞满了网络烂梗……不是说不能创新,但当“流量”成了最高标准,那个靠真本事说话的德云社,还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