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双普会”,一度让西方阵营如坐针毡,事前新闻传出双方可能达成一些不利于乌克兰的协议,而战争的另一个当事方,乌克兰,却没有参加。对此,西方舆论场一片风声鹤唳。 “双普”原本要单独会面,后来改为“3+3”模式:特朗普由国务卿卢比奥和中东特使威特科夫陪同,普京则由外长拉夫罗夫和外交顾问尤里·乌沙科夫陪同。曾经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担任外交顾问的学者菲奥娜·希尔就认为,如果没有任何专家或者幕僚在场,特朗普跟普京单独会晤,“是一场错误”。 的确,这是一场双赢:俄罗斯拖住了时间,特朗普给自己的“和平人设”狠狠刷了一次公关。那句“达成协议前”,也给未来留足了想象空间。 说不在意诺贝尔和平奖,多少有些虚伪。8月15日,挪威媒体还爆出,特朗普致电挪威财政部长斯托尔滕贝格,跟后者讨论了关税,还请教了怎么拿诺贝尔和平奖。 客观地说,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多次主动介入国际调停事务,有成果也有失误。特朗普跟过往美国总统的最大区别,就是极其注重标榜自己的功劳和存在感。 从高加索到中东再到东欧,从 “特朗普和平走廊” 到“加沙特朗普大厦”,特朗普特别在意自己的名字能否被刻在每一片土地上。 在特朗普重新上台后,美国在明面上恢复了跟俄罗斯在拜登时期中断了的对话。而从华盛顿跟莫斯科之间频繁穿梭的,是特朗普在地产界的老朋友史蒂夫·威特科夫。 在不少欧洲国家乃至美国自身传统外交系统内的人看来,威特科夫作为外交谈判的门外汉,多次给普京机会,出卖盟友的核心利益。 早在4月,威特科夫在莫斯科跟普京会面时,就出炉了一份让乌克兰让出土地,以换取俄罗斯停火的方案,引起了欧洲国家一片哗然。 8月14日“双普会”前夕,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威特科夫和俄罗斯官员们正在敲定一个参考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乌东方案:让乌克兰继续在东部被占领的领土保留名义上的主权,但是俄罗斯掌握这里的军事和安全实权。 如此方案,同样引起美国和欧洲盟国的愤怒。诚然,俄乌战场和中东紧张局势,是亚欧大陆西端特朗普再次上台后面对的两个地缘烫山芋。 威特科夫把“俄罗斯-乌克兰”简单地当作“以色列-巴勒斯坦”处理,被西方媒体认为是掉进了俄罗斯的陷阱,更增加了盟友心中特朗普谈判班子是一群“门外汉”的印象。 挪威首都奥斯陆,财政部长斯托滕贝格在散步时,突然接到了来自特朗普的电话。特朗普来电询问,如何才能拿到诺贝尔和平奖。这是挪威报纸《Dagens N?ringsliv》在8月15日的报道。 据报道,特朗普说,以色列 、 巴基斯坦和柬埔寨已经因他促成和平协议或停火协议而提名了自己,他配得上挪威授予这一荣誉。 与其他诺贝尔奖诞生在瑞典不同,和平奖是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选出。各国政要、各界精英、历届得主和挪威委员会现任及前任委员等,均可发起提名,获奖人将在10月初公布。 特朗普“留名青史”的野心很远大,但是他四处打听的方式,又很随心所欲。斯托滕贝格曾经作为北约秘书长,跟特朗普在军事预算问题上交锋,自然是特朗普想起的第一个人。 斯托滕贝格事后向媒体透露,特朗普在打电话给他之后,又给挪威政府内阁的其他要员打电话,显然是有些急着想把诺奖拿到手。 6月,巴基斯坦宣布计划提名特朗普角逐这个奖项。伊斯兰堡认为,5月印度与巴基斯坦达成的停火协议中,特朗普发挥了作用。 7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给特朗普递交了他致函奖项委员会的信件,并说:“就在我们说话的时候,他正在一个又一个国家、一个又一个地区地缔造和平。” 8月8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这两个多年的宿敌,其各自首脑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签订了和平协议。面带笑容的特朗普坐在桌子中央,看着亚美尼亚总理和阿塞拜疆总统在两旁握手,然后又把自己双手放在俩人手腕的外部,咬紧牙,把两个敌国首脑的手挤在一起。 贫穷又吃了败仗的亚美尼亚,比乌克兰更没有牌,但它以什么本钱换取特朗普出面斡旋?它允许美国租借自己境内一条特殊的走廊,这条走廊连接敌国阿塞拜疆本土和飞地之间的交通运输。 这个走廊,原本应该由俄军把持,亚美尼亚以前一直寄望俄罗斯在自己和阿塞拜疆的冲突中扮演调停人角色。如今,特朗普不但在高加索地区挤走了俄罗斯,还把自己的名字都刻在了地图上。 可以说,在个人野心和商业利益面前,面对俄罗斯,特朗普依然毫不留情。在过去半年因为俄乌问题被骂惨的特朗普,如今成为了“大善人”。 不仅高加索两个多年宿敌开心,土耳其乐见其成,欧盟也拍手称快。所以说,既然多年积弱的亚美尼亚能够从特朗普手中拿到点好处,乌克兰和欧盟也无须过于悲观——问题在于如何放下面子,给足情绪价值。 从酝酿“加沙特朗普大厦”到“特朗普走廊”,特朗普主导下的美国外交,把自己的名字为品牌,在全球不断布局,代替了传统的外交官斡旋和国务院文绉绉的外交辞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