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LGD在诉状中提及专利涵盖OLED面板、车载LCD(液晶)面板、移动LCD面板等,诉求则是要求天马通过正当手段获得专利许可。(详情见:抱紧苹果的大腿,LGD单季度扭亏为盈) 这不是中、韩面板厂商的第一次专利对决。据资料显示,三星自2022年便开始打OLED专利战,分别在中国、美国起诉京东方、TCL华星、天马微电子等中国面板公司,上述公司也采取了反诉、专利无效申请等应对措施。今年3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最终裁决京东方等公司未违反337条款,驳回了三星提出的禁售令请求。 在经历了两年的低迷周期后,全球面板产业自去年开始回暖。在此背景下韩国两大面板公司下场发起专利战,代表着面板行业的竞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LGD在诉状中指出,在2022年7月到2024年12月之间,LGD与天马微电子存在至少13个汽车LCD面板商业目标的直接竞争,但由于天马微电子涉嫌通过专利侵权取得价格优势,导致LGD在竞争中或降低价格,或中标失利。LGD还指出,天马微电子的手机客户包括小米、摩托罗拉,其OLED面板技术也涉嫌专利侵权。(详情见:小米手机的高端战略,易复制吗?) 据Omdi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车载面板市场中,以出货量计算,中国大陆厂商占据53%市场份额,其中京东方以18%占据第一,天马微电子以16%居次。另外,天马微电子还在年报中披露,受益于客户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其柔性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在2024年位居全球前三位。 事实上,LGD与天马微电子在2011年就开始谈判,但最终没有达成令双方满意的许可协议。这其中,还包括部分历史原因。(详情见:抱紧苹果的大腿,LGD单季度扭亏为盈) 2001年,LGD和日本NEC签订了专利交叉协议。随后在2011年2月,NEC、NEC LCD与中国航空工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AVIC,天马微电子母公司)、天马微电子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以加强双方的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竞争力。同年7月,NEC向AVIC出售了70%股权,成立新公司NLT Technologies, Ltd,AVIC持股70%、NEC持股30%。因此,LGD需要重新与NLT进行专利许可的谈判,由于天马微电子控制NLT,双方同意先从LGD和天马微电子的谈判开始。 诉状提到,2011至2015年,双方共进行了四次会面。但在过程中,天马微电子负责谈判的知识产权高级总监Huang先生离职,导致中断,2016年由继任者Di女士从头开始谈判。然而,Di女士在2018年离职,导致谈判再次中断。 直至2020年,双方打破僵局再次展开谈判,直至2024年也没有达成协议。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十年间,中国面板公司通过并购、自研、交叉专利以及整合产业链等措施,逐渐在LCD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在此情况下,日韩公司的部分产物也涉及使用中国公司的专利。于是,天马微电子在谈判过程中提出:LGD同样需要取得天马微电子的专利授权,但LGD方面并不认同,最终导致谈判破裂。 业内人士认为,韩企发起密集专利诉讼的背后,是其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带来的危机感。具体来说,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方面,在大尺寸屏幕(电视)市场,LCD面板仍占据主导位置,由中国大陆公司主导;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公司在中小尺寸OLED市场快速崛起,同样抢走了三星、LG的市场份额。(详情见:三星还是那个三星,能否让OLED电视起死回生?) 据洛图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为2.37亿片,同比增长5.1%,其中京东方、TCL华星等中国大陆厂商的市场份额达66,4%,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日韩系方面,LGD、夏普等厂商瓜分约12.5%的市场份额,较2023年同比小幅提升。 2020年,三星宣布退出LCD面板市场,逐步关闭了海内外生产线,专攻OLED面板生产。三星自家的LCD类电视、显示器(如采用Mini LED背光的机型)面板向TCL华星、LGD等公司采购。LGD方面,虽然保留了部分LCD产线,但去年也选择将广州LCD产线出售给TCL华星,有意淡出LCD赛道。(详情见:独家:三星 Display6月将结束有30年历史的LCD业务) OLED方面,三星和LGD在全尺寸领域占据领先优势。DSCC数据显示,2024年三星OLED面板总体市场份额高达42.2%,LGD则为23.9%。紧随其后的是京东方和维信诺,分别拥有13.2%和7.3%的市场份额。 其中,LGD是大尺寸OLED面板市场的领头羊,2022年市场份额便达到64.8%。但OLED电视始终是昂贵的小众产物,虽然利润高,但其市场规模难以向LCD看齐。同时,随着近年来OLED在手机、平板、显示器领域的普及,中国大陆面板公司逐渐发力,颇有追赶三星和LGD的趋势。(详情见:OLED电视消失在2022年?) 以2024年采用OLED屏幕的智能手机市场为例,SDC(三星)市场份额为44%,呈较大幅度的下滑趋势;京东方以16.3%拿下第二,较去年小幅下滑;而维信诺、天马微电子、TCL华星(CSOT)的市场份额则呈不同幅度的增长。(详情见:打破韩系垄断,中国首条高世代OLED面板产线将落地成都) 基于上述市场数据不难得出结论:在全球显示面板市场,中国公司正在动摇此前韩企的绝对领先地位,不仅凭借LCD的价格优势占领了主流市场,还通过中小尺寸OLED深入韩企的腹地。 Omdia显示器研究总监谢勤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韩国在OLED领域仍具有领先优势,但中国大陆厂商与其技术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因此韩国试图通过专利战在技术层面构建壁垒,延缓中国大陆厂商的追赶速度。"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中国大陆公司在短期内面临韩企的专利战压力,但此类诉讼往往较为耗费时间,对公司实际业务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参考以往案例,专利战往往以协商或专利交换等方式告终,并不能真正阻止中国公司的发展。(详情见:面板公司熬过苦寒) 以京东方、TCL华星为例,正在着重研发印刷OLED,通过将溶液状态的有机材料直接喷印在基板上,替代传统的蒸镀工艺,提升良品率和材料利用率。三星和LGD则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线,比如QD-OLED或OLED.EX。站在几乎相同的起跑线上,双方都有机会定义未来OLED的技术标准。(详情见:TCL华星十年创业记) 在传统OLED领域,众凌科技是首个实现FMM(精密金属掩膜版)国产化的公司,有望从上游供应链摆脱对日本DNP公司的依赖(该公司FMM全球市场份额为95%)。同时,维信诺则开创了另一种思路,尝试发展无掩膜光刻技术,无需FMM即可生产OLED,彻底摆脱被"卡脖子"的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