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刚混完初一,就发现初二的数学物理开始整“高级操作”了:函数变成了拐弯抹角的情感故事,力学搞得像谁追谁不重要的暧昧拉扯,一不小心写错单位,分数就像初恋一样,瞬间没了。 谁认真预习,谁就能在下学期“笑傲江湖”;谁混日子,谁下学期就会“狗刨式自救”,连狗都笑你“这娃没预习”。但问题在于,大多数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混,还美其名曰“劳逸结合”,实际情况是劳没劳,逸得飞起。 学习是场马拉松,而初二就是那个你脚抽筋、胃反酸、还得被人超车的阶段。别问老师为什么不讲慢点,也别怪题目太难,那都是对着课标来的。 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这俩“暗器”,暑假如果不先研究个七七八八,开学之后就会被它们研究得死死的。数学是看得懂还得做得出,物理是懂了也得写得清。 开学第一节物理课老师讲“力的分解”,他一脸懵逼,跟我说:“为啥要把一个力拆成两股?它们有仇吗?”我说你不预习,不拆你都不配知道它为啥分家。 暑假我问他预习了没,他说:“哥,我是相信课堂效率的现代新青年。”结果一开学被“反比例函数”暴击,当场上演“你教你的,我睡我的”。 那种人不是普通人,而是背单词界的“内卷神兽”。你要活下去,就得暑假背起来。不是一百个词一天,是一百次想放弃再硬着头皮干下去的坚持。 结果到第三天,他看见“abandon”就情绪崩溃,说:“我不行了,我要abandon这该死的计划。”但神奇的是,期末英语140分,还顺带卷走了我们班的班花,说“词汇让我通向美好的友情”。 真不是。你不背范文,不仿写模板,不练笔感,到考场只能望着作文题发呆,然后写出“我和我的祖国的故事”之“我拿六十分也不冤”。 老师当众夸她:“你这篇文章,就像是被生活磨砺过。”她淡淡一句:“范文第六篇。” 我同桌,生地会考前仗着自己“理科脑子”,暑假就死活不背。 隔壁桌的妹子,暑假每天定点背知识点,搭配口诀和图记,考试前还能帮人划重点。考完之后,她说:“背书不是笨办法,而是唯一办法。” 听起来像是放松的代名词,实际上却是决定你下学期能不能翻身的修罗场。你说要劳逸结合,没问题,但关键在于“劳”在哪里,“逸”多久。靠熬夜补作业的不叫努力,是瞎折腾;靠一天十个番茄钟的,不是卷王,是自救。 孩子们,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学。预习像打底妆,词汇像积蓄,作文像武器,生地像门票。没人会因为你暑假玩得开心就给你考试加分,但你暑假多背一句,开学少掉一滴眼泪。 说到底,暑假怎么用,开学就怎么看你。不是你运气不好,是别人比你早预习了三周。聪明的孩子暑假冲刺,普通的孩子暑假休息,糊涂的孩子暑假玩手机,愚蠢的孩子暑假玩手机还以为自己在放松大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