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最新调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尽管平均售价略有下降,但NAND Flash行业仍保持稳健增长。供应商减产缓解了供需失衡,而中美两国的扶持政策也刺激了需求。整体而言,位元出货量大幅增长,带动前五大供应商合并营收环比增长22%,达到146.7亿美元。 展望2025年第三季度,随着中国补贴和美国关税引发的囤货效应逐渐消退,预计需求将趋于稳定。尽管平均售价可能小幅上涨,但疲软的消费需求和前期囤货可能会限制增长,预计行业收入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将有所放缓。 受公司级SSD对AI服务器强劲需求的推动,三星营收环比增长23.8%,达到52亿美元。产物组合的战略性调整也有助于降低库存,使三星的市场份额小幅提升至32.9%,稳居榜首。 SK集团(SK海力士+Solidigm)受惠于Solidigm第二季公司级SSD出货量激增,以及SK海力士321层NAND Flash量产,营收环比增长52.5%,达创纪录的33.4亿美元。SK集团市占率也从2025年第一季的16.6%跃升至21.1%,创历史新高,稳居第二位。 尽管美光科技营收环比增长3.7%至21亿美元,但平均售价下降仍拖累了其业绩。尽管如此,出货量仍大幅增长,营收好于预期。美光科技的整体市场份额略有下降,至13.3%,跌至第四位,但其客户端和数据中心SSD市场份额均创下历史新高。 闪迪营收环比增长12.2%,至19亿美元,这得益于分销渠道价格回升以及客户端SSD和零售产物补货。然而,其与铠侠合资工厂的利用率尚未完全恢复,且公司级SSD渗透率有限,使其在AI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应用领域继续落后于竞争对手。 SK海力士表示:"公司全球率先完成300层以上的QLC NAND闪存开发,再次突破了技术极限。该产物在现有的NAND闪存产物中拥有最高的集成度,经过全球客户公司的验证后,计划于明年上半年正式进入AI数据中心市场。" 一般来说,NAND闪存容量越大,单元中储存的信息越多,并且存储器管理越复杂,导致数据处理速度就越慢。为此,公司通过将NAND闪存内部可独立运行的平面2(Plane)架构从四平面扩展为六平面,从而提升了并行处理能力,缓解了因大容量导致的性能下降问题。 因此,该产物不仅实现了高容量,而且性能也较以往的QLC产物大幅提升。数据传输速度提高了一倍,写入性能最多提升了56%,读取性能提升了18%。同时,数据写入能效也提高了23%以上,在需要低功耗的AI数据中心等领域也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 公司计划首先在电脑端固态硬盘(PC SSD)上应用321层NAND闪存,随后逐步扩展到面向数据中心的公司级固态硬盘(eSSD)和面向智能手机的嵌入式存储(UFS)产物。此外,公司也将基于堆叠32个NAND晶片的独有封装3技术,实现比现有高出一倍的集成度,正式进入面向AI服务器的超高容量eSSD市场。 SK海力士NAND开发担当郑羽杓副社长表示:"此次产物开始量产,大幅强化了高容量存储产物组合,同时确保了成本竞争力。为了应对迅速增长的AI需求和数据中心市场的高性能要求,我们将作为‘全方位面向AI的存储器供应商(Full Stack AI Memory Provider)’,实现更大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