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今年美国杜克大学计算机系入门课程报名人数暴跌了20%,五年前人满为患的教室现在大把空座位。2025年,美国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失业率飙升到5.7%,而全美整体失业率才4%! 今年7月份,Anthropic发布的新AI平台承诺将承担整个财务团队的工作,从市场分析到投资备忘录。Shopify、Duolingo等公司CEO都要求,除非证明这个事AI不能干,才能招人……例子太多了就说这俩。 然后我们发现,很多美国人跑去做蓝领了。应了AI教父辛顿去年说过的话,“未来最安全的职业可能是水管工”,因为AI干这方面活儿很费劲。 因为美国人少、人工贵,科技又发达,一直以来都更喜欢用软件代替人工,说白了美国的产业互联网发展甩中国几条街。所谓产业互联网,说的就是公司服务公司用软件帮公司做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 作为一个十年产业互联网从业者,我太懂打野找客户的艰难了(很多都是靠关系拿到单子)。对大多数公司来说,数字化软件都是奢侈品,他们宁愿用人工。 产业互联网发达,意味着美国更注重专业化软件,在技术上追求极致,在市场上引领全球。说白了也就是美国的工具化思维很强,也有很多称霸全球的软件巨头。AI作为新工具,首当其冲就会革新旧工具。 拿设计领域的霸主Adobe来说,以前靠PS修图、做设计得花几小时,现在普通人输几句话,AI工具(比如Midjourney)几秒就能出专业图。2024年12月,Adobe股价创两年来最大跌幅。 再看全球最大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公司Salesforce,以前员工得手动分析客户、写邮件,现在AI几秒钟就搞定这些活儿。今年以来,Salesforce 的核心模块增速明显下滑。 谷歌搜索业务更是AI 冲击的重灾区。今年其全球市场份额首次跌破 90%(StatCounter 数据),带 AI 摘要的搜索结果点击率从15%暴跌至8%(皮尤研究中心),且用户点击网站的比例下降近一半。 这是因为国内消费互联网太发达、竞争太激烈了!百度的搜索业务很久之前就被微信、小红书、抖音冲击了个遍,大家早就开始用各种社交软件查信息——资讯看公众号,生活搜小红书。 其实不只是谷歌,论消费互联网,国内巨头显然是更胜一筹的。马斯克一直羡慕微信集社交、支付于一身,字节家TikTok在全球社交软件里厮杀,更凭社交+电商一路向上…… AI之所以对美国巨头冲击更大,是因为美国的科技公司更擅长做“工具”,比如Adobe的绘图软件、Salesforce的公司软件。AI作为新工具,正在从根本上革新这些旧工具,直接威胁到它们的“金饭碗”。 而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则更擅长做“流量”生意,比如微信、淘宝。对它们来说,AI更像是一个能提升效率的“新武器”,用来巩固和优化已有的流量模式,而不是从根本上颠覆。 当然,美国巨头虽然受冲击大,但是人家的业务遍布全球,更有钱,砸AI也更狠。根据最新的财报预测,2025年,谷歌、微软、亚马逊和 Meta的资本支出总额预计将超过4000 亿美元,主要用于AI基础设施,包括芯片、数据中心算力等。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许多中等发达国家一年的GDP。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也砸钱,但是数额小得多。根据相关报告,2025年,中国“四大巨头”——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和字节跳动的资本支出总额预计将达到 510 亿美元,比美国巨头少得多,大多稳守而不是强攻。 除了公司,中美两国政府对AI的态度也截然不同,一个激进一个温和。上个月,美国推出人工智能(AI)行动计划,明摆着重发展轻监管。特朗普知道,想要让美国重新伟大,就必须拿下AI这场比赛的胜利。而中国显然更加求稳,注重宏观推进和安全发展。 最近刚看完《硅谷之火》,比较感慨的是,当年一群计算机发烧友无私分享才促成了电脑的成型,互联网的诞生也是因为万维网开源。现在历史却悄然逆转,美国OpenAI 不open,反倒是中国为了追赶,选择开源做大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