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6年,特斯拉CEO马斯克便首次提出了“特斯拉网络”的概念,即特斯拉车辆在车主不使用时可以作为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对于这项发展了近10年的项目,特斯拉Robotaxi正式上线表现显然过于低调,并没有举办大规模的活动,马斯克仅在社交媒体上祝贺了特斯拉人工智能芯片和软件团队,并称“这是大家十年来辛勤工作的成就”。 最后,此次上线的特斯拉Robotaxi并非完全无人,而是在副驾配备了安全员;另外,运行的时间地点也有限制,服务覆盖奥斯汀南部区域,运行时间为早6点至午夜12点。 当下,因为Robotaxi业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全球各大头部公司加速抢滩商业化。5月下旬,Waymo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Tekedra Mawakana称,旗下的Robotaxi服务已成功完成1000万次行程。而几乎同一时间,百度也宣布,截至2025年5月,“萝卜快跑”在全球累计提供的出行服务已突破1100万次。 虽然特斯拉该业务上线较晚,且目前来看有诸多限制,但特斯拉仍有优势,包括可拓展性强以及成本较低。特斯拉Robotaxi采用的是视觉+端到端模型的技术路线,不需要成本高昂的激光雷达等传感器,且该技术可在任何获得批准的地方部署。 对于Robotaxi的自动驾驶能力,马斯克曾称,其他公司所拥有的需要高精地图的本地化解决方案,是非常脆弱的,所以他们扩展员工的能力有限。特斯拉采用的是一种通用解决方案,适用于任何地方,甚至可以在另一个地球上工作。 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是Robotaxi业务的关键问题。笔者了解到,在特斯拉的设想中,该公司Robotaxi的运营和盈利模式会是Airbnb和Uber的结合。针对车主提供车辆的模式,特斯拉将采取Airbnb相似的运营模式,即特斯拉只作为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平台服务商,从每个Robotaxi订单中获得分成,大部分的订单收入仍归车主所有。针对自有车辆,特斯拉将采取类似Uber的商业模式。 特斯拉相关高管在去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说,Robotaxi的具体部署时间取决于技术进步和监管部门的批准。马斯克曾表示,为加速Robotaxi的落地,特斯拉正在推动FSD在全球各大市场获得监管许可。 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Robotaxi市场将在未来10年内迎来快速增长。根据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预测,Robotaxi将于2026年开始逐步大规模商业化,2030年在中国B端共享出行比例渗透率将超30%,市场规模将达约5000亿元;2035年将达到近70%。东吴证券研报显示,Robotaxi有望率先替代B端市场,2026年、2030年国内Robotaxi市场保有量分别有望达到10万辆、300万辆,占共享出行市场比例由0.2%提升至75%。 尽管Robotaxi的未来被看好,但目前资本市场对特斯拉该动作反应寥寥。截至美东时间6月23日7时许,特斯拉美股股价盘前微涨0.86%,报324.94美元。


